行業(yè)資訊
市安全監(jiān)管局關于印發(fā)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和備案工作指南的通知
各區(qū)(新區(qū))安全監(jiān)管局、各有關企業(yè):
為規(guī)范我市危險化學品及工礦商貿企業(y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論證)行為,統(tǒng)一應急預案備案工作標準,我局制定了《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和備案工作指南》,業(yè)經市法制辦審查同意,現(xiàn)印發(fā)給你們,請自2019年1月1日起執(zhí)行,有效期3年。
深圳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
2018年11月19日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
和備案工作指南
為規(guī)范我市危險化學品及工礦商貿企業(yè)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評審(論證)行為,統(tǒng)一各區(qū)應急預案備案工作標準,根據(j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總局令第88號)及廣東省安全監(jiān)管局有關實施細則等規(guī)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工作指南。
一、應急預案的評審
(一)評審組織單位
1.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帶儲存設施)、儲存企業(yè),以及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guī)定數(shù)量的化工企業(yè)。
2.中型規(guī)模以上(含中型規(guī)模,下同)工礦商貿企業(yè)(包括:金屬冶煉、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yè)生產經營單位),從業(yè)人數(shù)和營業(yè)收入要求如下:
(1)工業(yè)企業(yè):從業(yè)人員300人及以上,且年主營業(yè)務2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yè)。
(2)商貿批發(fā)業(yè)企業(yè):從業(yè)人員20人及以上,且年營業(yè)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yè)。
(3)商貿零售業(yè)企業(yè):從業(yè)人員50人及以上,且年營業(yè)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為中型企業(yè)。
非煤礦山企業(yè)和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guī)定數(shù)量的化工企業(yè)劃型按工業(yè)企業(yè)標準執(zhí)行,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yè)劃型按商貿企業(yè)標準執(zhí)行(如:油庫參照商貿批發(fā)企業(yè)標準劃型,加油站按照商貿零售企業(yè)標準劃型,其他單位以營業(yè)執(zhí)照標注情況為準)。
(二)評審專家
1.評審專家的基本要求:熟悉所評審企業(yè)行業(yè)工作特點,具備安全生產或應急救援方面專業(yè)知識。評審專家與所評審應急預案的企業(yè)有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2.評審專家的主要工作:
(1)按照本指南的要求對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填寫要素評審表,綜合提出評審意見。
(2)督促、指導企業(yè)根據(jù)評審意見修改應急預案。
3.評審專家宜滿足以下條件:
(1)基本條件:熟悉安全生產或應急救援方面的理論知識,且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勝任評審工作。
(2)人數(shù)條件:參與評審的專家人數(shù)根據(jù)企業(yè)規(guī)模而定,中型以上規(guī)模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評審專家人數(shù)不宜少于5人;中型規(guī)模以下的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評審專家人數(shù)不宜少于3人。
(3)資格條件:從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領域工作滿3年,具有相關專業(yè)的高級職稱;或從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領域工作滿7年,具有相關專業(yè)的中級職稱;或從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領域工作滿5年的注冊安全工程師。
(三)評審要點
應急預案評審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相關標準,結合生產經營單位組織體系、生產規(guī)模和事故風險等實際情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評審。
1.完整性。綜合應急預案應當具備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應急預案體系、事故風險描述、預警及信息報告、應急響應、保障措施、應急預案管理等基本要素;專項應急預案應當具備應急指揮機構與職責、處置程序和措施等基本要素;現(xiàn)場處置方案應當具備應急工作職責、應急處置措施和注意事項等基本要素。
2.合理性。組織體系、信息報送和處置方案等切合本單位工作實際,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相適應。
3.針對性。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緊密結合本單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4.可行性。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內容切實可行。
5.銜接性。綜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xiàn)場處置方案形成體系,并與相關部門或單位應急預案相互銜接。
(四)流程和組織方式
1.評審準備:企業(yè)成立應急預案評審工作組,落實參加評審人員,評審人員中應當包括熟悉所評審企業(yè)行業(yè)工作特點,且具備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專業(yè)知識的專家。評審前,企業(yè)應將應急預案、事故風險評估報告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有關資料在評審前送達參加評審人員。
2.要素評審:評審人員依據(j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有關技術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從完整性、合理性、針對性、可行性、銜接性等方面對應急預案提出評審意見。評審時,專家對照應急預案與評審表中所列要素的內容,判斷是否符合有關要求,指出存在問題及不足。應急預案要素評審的具體內容及要求見附件1、附件2、附件3、附件4。
3.現(xiàn)場核查:專家實地查看生產經營場所,核對事故風險評估報告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內容是否屬實。專家應將核查情況向企業(yè)反饋,指導督促企業(yè)完善有關內容。現(xiàn)場核查的情況應在評審書面紀要中有所體現(xiàn)。
4.會議評審:評審會由企業(yè)主要負責人或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主持,其他分管負責人、部門負責人、重點崗位人員和一定數(shù)量的專家參加,應急預案的主編人員在會上應當對風險評估情況、職責分工、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等主要內容進行介紹,聽取參會人員意見。企業(yè)應當安排專人記錄會議內容,最后形成書面的評審紀要,并由參會者一一簽名確認。
5.修訂完善:企業(yè)應當認真分析研究評審意見,按照有關修改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評審意見要求重新組織評審的,企業(yè)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預案重新進行評審。
6.批準印發(fā):企業(yè)的應急預案經評審或修改完善后符合要求的,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并及時發(fā)放到本單位有關部門、崗位和相關應急救援隊伍。
(五)評審文件歸檔要求
企業(yè)應對應急預案評審資料進行留存,專項歸檔,供有關部門監(jiān)督檢查。歸檔資料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1.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詳見附件1-附件4,要求:每頁應有評審專家簽名);
2.評審會議簽到表(樣式詳見附件8);
3.評審會議記錄(含會議主要意見記錄或錄音);
4.評審書面會議紀要(樣式詳見附件6,含應急預案編制說明、評審專家資料);
5.評審會議照片和專家現(xiàn)場核查照片。
二、應急預案的論證
(一)論證組織單位
不帶儲存設施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yè)和達不到中型企業(yè)規(guī)模條件的工礦商貿企業(yè)。
(二)論證人員
企業(yè)主要負責人、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企業(yè)各部門負責人,重要崗位員工代表,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宜選取熟悉本單位安全生產及應急管理工作特點、從事安全生產或應急管理領域工作滿2年、具有相關專業(yè)的中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作為應急預案論證人員。
(三)論證要點
1.合理性。組織體系、信息報送和處置方案等切合本單位工作實際,與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相適應。
2.針對性。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緊密結合本單位危險源辨識與風險分析。
3.可操作性。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內容切實可行。
(四)論證組織形式
應急預案的論證可采用推演論證或會議評審的方式進行。采取會議評審的,參照本指引關于應急預案評審的規(guī)定執(zhí)行。推演的組織工作應遵循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等行業(yè)標準或規(guī)范,推演論證流程和組織方式如下:
1.論證準備。企業(yè)主要負責人或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組織本單位相關人員成立應急預案論證工作組,落實參加論證人員。如本單位技術能力不足,也可外聘熟悉安全生產和應急救援方面的人員協(xié)助。
2.制定方案。明確推演論證的目標、任務、流程。編制演練工作方案和腳本。設計推演的問題和控制指令,編制評估論證標準和程序。
3.明確分工。明確推演指揮人員、導調(控制)人員、評估人員、記錄人員、參演人員、后勤保障人員等人員的分工,使其熟悉推演論證形式及應急響應職責、程序。
4.實施推演。圍繞假定的事故情景展開救援處置方面的討論、推演,導調人員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部署、引入若干問題,引導和控制演練進程。參演人員根據(jù)應急預案的規(guī)定討論采取的行動。安排專人采用文字、照片或視頻記錄演練過程。
5.評估論證。評估人員依據(jù)評估標準對演練活動全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和客觀評價,重點對應急預案的合理性、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提出意見,形成書面論證意見 。
6.修訂完善。企業(yè)應當按照應急預案論證意見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有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還可組織現(xiàn)場演練對應急預案進行驗證和完善。
7.批準印發(fā)。企業(yè)的應急預案經論證或修改完善,符合要求的,由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公布,并及時發(fā)放到本單位有關部門、崗位和相關應急救援隊伍。
(五)論證文件歸檔要求
企業(yè)應對應急預案論證資料進行留存、歸檔,供有關部門監(jiān)督檢查,歸檔資料包括以下內容:
1.召開會議評審的,歸檔資料內容同評審流程。
2.開展演練論證的,歸檔資料如下:
(1)應急演練計劃或演練方案;
(2)應急預案培訓資料(含培訓簽到表、培訓影像資料);
(3)應急演練記錄(演練過程的照片或影像資料);
(4)演練評估報告或演練總結報告(演練評估報告應有評
估負責人簽名);
(5)應急預案論證書面紀要(樣式詳見附件7)。
三、 應急預案的備案
(一)受理機關
1.跨區(qū)成品油長輸管道單位應急預案備案受理單位為市安全監(jiān)管局。
2.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儲存企業(yè)(城市燃氣、儲存、裝卸危險化學品的港口經營企業(yè)除外),以及使用危險化學品達到國家規(guī)定數(shù)量的化工企業(yè),金屬冶煉、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行業(yè)生產經營單位的應急預案備案受理單位為注冊地或者生產經營場所所在地的區(qū)(新區(qū))安全監(jiān)管局。
(二)評審(論證)后申請備案的時限
企業(yè)應當在應急預案簽署公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分級屬地原則,向各相關部門申請備案。
(三)申請?zhí)峤徊牧系臉邮郊盎疽?/span>
申請材料清單及要求如下:
1. 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原件,樣式見附件5);
2. 應急預案評審(論證)書面紀要材料(復印件):
(1)評審書面紀要(樣式見附件6,應包括:評審時間、地點、參會人員;應急預案編制說明;評審專家書面評審意見(簽名)及評審結論、評審專家相關資料等)。
(2)論證書面紀要(樣式見附件7,應包括:論證活動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應急預案論證的對應急預案的合理性、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論證結論)。
3.應急預案文本或電子文檔(二選其一);
4.風險評估報告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復印件)。
(四)受理審核量化標準
1.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要求如下:
(1)使用正楷字填寫(使用電腦打印則無字體要求);
(2)有簽署發(fā)布日期,填寫的應急預案名稱同提交材料
一致,有版本號(或年份號,由企業(yè)自行編號);
(3)有申請日期,有單位公章。
2.應急預案評審(論證)書面紀要要求如下:
(1)使用正楷字填寫(電腦打印則無字體要求),在企業(yè)名稱位置加蓋公章;
(2)有評審(論證)時間、地點及評審內容;
(3)評審(論證)意見欄有評審結論及對應急預案編制情況的說明;
(4)簽署欄:有企業(yè)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評審專家等主要參加人員的單位、職務(職稱)及簽名;
(5)評審結論為“通過”或“修改后通過”;
(6)后附專家職稱或資格證書復印件(每名專家證書復印件的數(shù)量不超過1頁,大小規(guī)格不超過A4紙,同一個專家有多個有關證書的需集中復印。采取推演論證的,無此項)。
3.應急預案要求如下:
(1)為A4紙雙面打印,封面有日期和版本號,有頁碼,無缺頁;
(2)有簽署發(fā)布頁。
4.風險評估報告和應急資源調查清單要求如下:
(1)文本為A4紙雙面打?。?/span>
(2)有頁碼,無缺頁。
5.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1)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受理業(yè)務范圍的。
(2)超出規(guī)定時限:應急預案自發(fā)布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未提出申請的。
(3)電子文件格式不合要求:電子版無法顯示或文檔格式不符。
(4)材料不齊全:申請材料缺項、缺頁、缺少簽字蓋章。
(5)存在以下不符合評審或者論證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
①評審(論證)結論為不通過。
②評審書面紀要(論證意見書)中企業(yè)負責人和專家簽名字跡潦草,無法辨識的。
(五)受理及審核流程
1.申請人提交申請后,窗口辦理人員應對申請材料進行核對。符合受理條件的,出具《受理回執(zhí)》;材料不齊的,一次性告知需補齊資料,并出具《申請材料補正告知書》;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受理業(yè)務范圍的,告知理由,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
2.申請材料受理后,受理機關應當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符合受理審核量化標準的,應當備案并發(fā)備案登記證。如發(fā)現(xiàn)存在不予備案情形的,不予備案,并及時送達《不予備案通知書》。
附件:1.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空表)
2.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空表)
3.現(xiàn)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空表)
4.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空表)
5.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
(樣表)
6.應急預案評審書面紀要(樣表)
7.應急預案論證意見書(樣表)
8.應急預案現(xiàn)場評審簽到表(空表)
9.應急預案備案登記證編碼規(guī)則
公開方式:主動公開
深圳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 2018年11月19日印發(fā) |
綜合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
預案名稱:
編制單位: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
總 則 | 編制目的 | 目的明確,簡明扼要。 | |
編制依據(jù) | 1. 引用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和規(guī)范性文件合法有效。 2. 明確相銜接的上級預案,不得越級引用應急預案。 | ||
適用范圍* | 范圍明確,適用的事故類型和響應級別合理。 | ||
應急預案 體系* | 1. 能夠清晰表述本單位及所屬單位應急預案組成和銜接關系(推薦使用圖表)。 2. 能夠覆蓋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 | ||
應急工作 原則 | 1. 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和要求。 2. 結合本單位應急工作實際。 | ||
事故風險 類型* | 經現(xiàn)場核查,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類型: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高處墜落( );10.坍塌( );11.鍋爐爆炸( );12.容器爆炸( );13.中毒和窒息( );14.其他爆炸類型( );15.其他傷害類型( )。注:請在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類型括弧中畫“√”,其他爆炸、其他傷害填寫具體類型。 | ||
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 | 1. 清晰描述本單位的應急組織機構(推薦使用圖表)。 2. 明確各應急工作小組的任務及職責。 | ||
預警及信息報告 | 預警 | 明確預警的條件、方式、方法,預警信息發(fā)布程序。 | |
信息報告 * | 1. 明確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 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 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內容、時限和責任人。 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及責任人。 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fā)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 | ||
應急 響應* | 響應分級* | 1. 分級清晰,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 2. 能夠體現(xiàn)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 | |
評審專家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 |||
應急 響應* | 響應程序* | 1. 立足于控制事態(tài)發(fā)展,減少事故損失。 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 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 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 | |
處置措施* | 針對具體事故風險,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明確處置原則和具體要求。 | ||
應急結束 | 1. 明確應急救援行動結束的條件和相關后續(xù)事宜。 2. 明確發(fā)布應急終止命令的組織機構和程序。 3. 明確事故應急救援結束后負責工作總結部門。 | ||
信息公開 | 明確向有關新聞媒體、社會公眾通報事故信息的部門、負責人和程序以及通報原則。 | ||
后期處置 | 1. 明確事故發(fā)生后,污染物處理、生產恢復、善后賠償?shù)葍热荨?/span> 2. 明確應急處置能力評估要求。 | ||
保障措施* | 1. 明確與可為本單位提供應急保障的相關單位或人員的通信聯(lián)系方式和方法,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2. 明確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單,以及保證其有效性的措施。 3. 明確各類應急資源,包括專業(yè)應急救援隊伍、兼職應急隊伍的組織機構以及聯(lián)系方式。 4. 明確應急工作經費保障方案。 | ||
應急預案管理 | 應急預案培訓* | 1. 明確對本單位人員開展的應急預案培訓計劃、方式和要求,使有關人員了解相關應急預案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現(xiàn)場處置方案。 2. 如果應急預案涉及周邊社區(qū)和居民,應明確相應的應急宣傳教育工作。 | |
應急預案演練* | 明確應急演練的方式、頻次、范圍、內容、組織、評估、總結等內容。 | ||
應急預案 備案 | 1. 明確本預案應報備的有關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有關抄送單位。 2. 符合國家關于預案備案的相關要求。 | ||
制定與修訂 | 1. 明確負責制定與解釋應急預案的部門。 2. 明確應急預案修訂的具體條件和時限。 | ||
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 |
評審專家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專項應急預案要素評審表
預案名稱:
編制單位: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
事故風險分析* | 1. 能夠客觀分析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分析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嚴重程度、影響范圍等。 2. 能夠針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 | ||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 1. 針對具體事故類型,明確應急指揮機構總指揮、副總指揮以及各成員單位或人員的具體職責。 2. 明確各應急工作小組的任務及主要負責人職責。。 | ||
處置程序* | 信息報告程序* | 1. 明確本單位24小時應急值守電話。 2. 明確本單位內部信息報告的方式、要求與處置流程。 3. 明確事故信息上報的部門、內容、時限和責任人。 4. 明確向事故相關單位通告、報警的方式和內容及責任人。 5. 明確向有關單位發(fā)出請求支援的方式和內容。 | |
響應分級* | 1. 分級清晰合理,且與上級應急預案響應分級銜接。 2. 能夠體現(xiàn)事故緊急和危害程度。 3. 明確緊急情況下應急響應決策的原則。 | ||
響應程序* | 1. 明確具體的應急響應程序和保障措施。 2. 明確救援過程中各專項應急功能的實施程序。 3. 明確擴大應急的基本條件及原則。 4. 能夠輔以圖表直觀表述應急響應程序。 | ||
處置措施* | 1. 針對事故種類制定相應的應急處置措施。 2. 符合實際,科學合理。 3. 程序清晰,簡單易行。 | ||
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如果專項應急預案作為綜合應急預案的附件,綜合應急預案已經明確的要素,專項應急預案可省略。 |
評審專家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現(xiàn)場處置方案要素評審表
預案名稱:
編制單位: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事故風險分析* | 1. 明確可能發(fā)生事故的類型、危害嚴重程度及其影響范圍。 2. 明確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區(qū)域、地點或裝置的名稱。 3. 明確事故判斷的基本征兆及條件。 4. 明確事故可能引發(fā)的次生、衍生事故。 | |
應急工作職責* | 根據(jù)現(xiàn)場工作崗位、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明確各崗位人員的應急工作分工和職責。 | |
應急處置* | 1. 明確第一發(fā)現(xiàn)者進行事故初步判定的要點及報警時的必要信息。 2. 明確報警、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引導、擴大應急等程序。 3. 針對操作程序、工藝流程、現(xiàn)場處置、事故控制和人員救護等方面制定應急處置措施。 4. 明確報警方式、報告單位、基本內容和有關要求。 | |
注意事項 | 1. 佩帶個人防護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項。 2. 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3. 有關救援措施實施方面的注意事項。 4. 現(xiàn)場自救與互救方面的注意事項。 5. 現(xiàn)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方面的注意事項。 6. 應急救援結束后續(xù)處置方面的注意事項。 7. 其他需要特別警示方面的注意事項。 | |
注:“*”代表應急預案的關鍵要素。 |
評審專家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應急預案附件要素評審表
預案名稱:
編制單位:
評審項目 | 評審內容及要求 | 評審意見 |
風險評估報告* | 1.風險評估報告是否能客觀分析本單位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風險類型。 2.風險評估報告描述同現(xiàn)場情況是否相符。 | |
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 1.現(xiàn)場核查情況與應急資源調查報告所列應急裝備、設施和器材(包括數(shù)量以及存放位置)是否一致。 2.是否有定期檢查和維護應急裝備紀錄。 | |
有關部門、機構或 人員的聯(lián)系方式 | 1. 列出應急工作需要聯(lián)系的部門、機構或人員至少兩種以上聯(lián)系方式,并保證準確有效。 2. 列出所有參與應急指揮、協(xié)調人員姓名、所在部門、職務和聯(lián)系電話,并保證準確有效。 | |
規(guī)范化格式文本 | 給出信息接報、處理、上報等規(guī)范化格式文本,要求規(guī)范、清晰、簡潔。 | |
關鍵的路線、 標識和圖紙* | 1. 警報系統(tǒng)分布及覆蓋范圍。 2. 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 3. 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 4. 疏散路線、重要地點等標識。 5. 相關平面布置圖紙、救援力量分布圖等。 | |
相關應急預案名錄、 協(xié)議或備忘錄 | 列出與本應急預案相關的或相銜接的應急預案名稱、以及與相關應急救援部門簽訂的應急支援協(xié)議或備忘錄。 | |
注:附件根據(jù)應急工作需要而設置,部分項目可省略。 |
評審專家簽名: 日期: 年 月 日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
應急預案備案申報表(樣表)
單位名稱 | 深圳市XXX有限公司 | ||
聯(lián)系人 | 張三 | 聯(lián)系電話 | 138000000000 |
傳 真 | 0755-83000000 | 電子信箱 | youxiang@xxxx.com |
法定代表人 | 李四 | 資產總額 | 500萬元 |
行業(yè)類型 | 機械制造 | 從業(yè)人數(shù) | 200人 |
單位地址 | 深圳市福田區(qū)深南大道XXX號 | 郵政編碼 | 518025 |
根據(j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現(xiàn)將我單位于201X年X月XX日簽署發(fā)布的:《深圳市XXX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201801號,注:版本號或年份號由企業(yè)自行編定)
等預案,以及相關備案材料報上,請予備案。 本單位承諾,本單位在辦理備案中所提供的相關文件及其信息均經本單位確認真實,無虛假,且未隱瞞事實。
(單位公章) 年 月 日
|
應急預案評審書面紀要(樣表)
企業(yè)名稱 | 深圳市XXX有限公司 | |||
預案名稱 | 《深圳市XXX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
會議地點 | 深圳市XXX有限公司會議室 | 會議時間 | 20XX年X月X日 | |
參會人姓名 | 單位 | 職稱/ 職務 | 簽名 | 手機號碼 |
李四 | 深圳市XXX公司 | 總經理 | ||
張三 | 深圳市XXX公司 | 副總經理 | ||
… | ||||
評審專家 姓名 | 單位 | 職稱/ 職務 | 簽名 | 手機號碼 |
趙五 | 深圳XXX公司 | 高工 | ||
錢六 | 北京XX研究院 | 高工 | ||
… | ||||
評審結論 | 評審通過/修改后通過/評審不通過 | |||
評審意見: 20XX年X月X日,深圳市XXX有限公司組織有關專家對《深圳市 XXX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以下簡稱應急預案)進行評審,參加的評審專家共X人,經現(xiàn)場察看,聽取企業(yè)應急預案編制情況匯報和審閱相關資料,提出如下審查意見: 一、審查意見 該預案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標準要求;具備《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應急管理部2號令)規(guī)定的各項要素;能結合本單位實際進行事故風險辨識和評估,開展應急資源調查;組織體系、信息報送程序和處置方案等內容與應急處置能力相適應;在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組織體系的合理性、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針對性、應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應急預案的銜接性等方面符合基本要求。 二、工作建議 1.定期組織演練,對存在的不足進行修訂,并形成記錄; 2.對新補充的應急救援隊伍人員,應組織其培訓和參加演練; 3.應急指揮機構、事故風險、應急資源發(fā)生重大變化時,應及時進行應急預案修訂。 三、應急預案編制說明 。。。。。
(單位公章)
|